企趣云,一分钟搭建自己的员工激励与认可平台
企业微信、钉钉、飞书官方推荐应用,20000家企业都在用
01
核心价值观与愿景、使命
在上篇文章我们谈到愿景就是回答企业“你去哪”的问题,使命就是回答企业“你干嘛”的问题,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回答企业“你怎么做”的问题。
那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呢?我们可以从NLP理解层次中找到答案。
【NLP理解层次】中说,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我们可以分成六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价值观、身份以及精神,这六个层次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价值观处在第三层BVR层次,BVR是什么意思?
B指的是:believe信念,你相信什么是对的?
V指得是:value价值观,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
R指得是:rule规则,做人做事的原则
要解决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可以走到第二层和第一层看一看。
第二层:身份——你想成为谁?
第一层:精神——你与世界有何联系?
那就是说,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会决定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你想成为一名医生和你想成为一名明星,两者之间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前者认为知识更重要,后者则认为颜值更重要。
所以,价值观的不同选择,取决于你的精神和身份如何选择,价值观是为了帮助你更好的成为这个身份,完成这个使命的。
那对应到企业,什么是一家公司的精神和身份呢?
精神=使命
身份=愿景
有了这两个之后,价值观就是能够帮助你更好的实现这两个目标的衡量标准,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向左走和向右走的问题,那应该如何选择?就是看哪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同时实现使命和愿景这2个目标。
然后把这个选择的标准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价值观」
如果再把价值观细化,就会进一步形成了Rule:规条,也就是公司的制度。
简而言之,价值观就是企业在达成使命和愿景过程中的方法论。
02
人无价值观则不立,
企业无价值观则不强
德鲁克说,企业家和管理者的任何管理行为,一举手一投足,都受到价值观的支配。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有相应的价值观和信念。
一般人都认为价值观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是虚的。但实际上,企业的目的也好,领导力也好,营销也罢,其实都蕴含着企业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可以塑造企业的行为
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全体员工行为的“根”,是初心。根正了,这个企业从领导到员工,做事就会趋于正确。清晰的价值观能够明确告诉员工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核心价值观可以塑造企业的性格
性格是企业集体个性的集中体现。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统一的个性,企业对市场和环境便无法适应,企业就没有竞争优势,就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有什么样的领导人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华为的狼式文化体现了任正非的独特价值观,海尔文化体现了张瑞敏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GE文化体现了韦尔奇追求“速度、简单和自信”的思想。
核心价值观可以塑造企业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在沃尔玛的成功经验中,有个著名的“10英尺规则”,即只要顾客在你周围的10英尺之内,你就要笑脸相迎。这也印证了企业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渗透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核心价值观可以塑造铸造企业的命运
企业的命运是由核心竞争力决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为经济实力技术优势问题,还体现在社会认同的富有鲜明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特色。
所谓价值观这个东西是软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但大家很多人都不注意这件事情。实际上你仔细看,在全世界组织里边最顽强的,最有竞争性的一些组织,活的最长的组织都跟价值观有关。
比如说宗教组织,在美国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青年救世军,其所成立的大学也有百年的历史。
工商企业组织多数的寿命都不如这些组织时间长,而这些组织寿命长的原因就是它不是靠挣钱这件事情把大家传起来的,是靠钱之外的更高的一个目标,就是对价值观的追求。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善于进行精神上的建设这是不可拔除的,善于掌握道的人不会脱离道,子孙世世代代会不断尊敬学习这个原则。
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实现基业长青也是这个道理,必须与时俱进,承优创新,培育和实践别人难以复制和移植的“DNA”——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企业命运共同体,上下一心。
03
如何塑造企业价值观
《基业长青》一书中写道:“能长久享受成功的公司一定拥有能够不断地适应世界变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实务。”
价值观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企业的做法是,将成功企业的价值观拼拼凑凑,整合成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往文化墙上一挂,光有形却没有神。
那是属于别的企业基因里的东西,是企业经过长期积淀出来的成果,照搬照抄的价值观是没有企业灵魂的,根本站不住脚。
所以在制定价值观前一定要反思这几个问题:
1. 是否是企业真正的价值观?那是不是我真正发自肺腑认可的价值观,我是不是已经有了去贯彻落实这个价值观的思路和决心
2.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否符合企业大环境的需要?应该考虑到自己的价值观能否满足顾客、员工及社会的需要,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观念能否协调,与行业环境、区域环境及人文环境能否共生?
3.企业核心价值观有没有自己的特色?你是为了什么去确立核心价值观,你的员工接受这些价值观吗,你的顾客会怎么看?任何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企业价值观也一样。
反思完上述的问题后,还要清楚建立价值观的原则。价值观的形成受企业和员工的需要所推动,它既根植于社会文化,又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那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根据创始人特质找价值观
这个和创始人、和领导团队有关系。创始人的特质,就看你自己是个什么类型的人。
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马云是一个谋略家,阿里巴巴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他;马化腾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腾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产品型公司。他QQ,他的微信,干掉了多少公司。
所以,先找到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你是技术的,还是运营的,还是销售的,还是产品的。然后找到自己身上的特质,去选择你的核心价值观。
根据企业价值定位找价值观
这个和创始人以及领导团队的核心能力有关系。团队的核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价值定位。
企业的价值定位,一般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以运营为主,有一流的执行力。
这类型的企业一般会以非常低的价格提供质量好的产品或者服务,对员工的要求很高,对产品的生产、供应链管理要求非常严格。例如麦当劳就以运营为主
第二种,以产品为主。
这类型的企业讲究产品创新和市场品牌,企业在市场上表现非常活跃。在开发、创新、设计、市场时效性方面非常重视。像IBM 就是以产品、以解决方案为主。
第三种,以顾客为主。
这类型的企业非常关注客户服务,会针对每一个客户或者客户群体,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或者服务。产品类别较为丰富,有明显的差异化特点。例如海底捞就是以顾客为主,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三种类型的企业,看你要选哪一种。
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找价值观
企业成长,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创业、运作和组织。
创业,就是企业的生存阶段,证明你的理想是不是被市场所接受的这么一个过程。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时候需要有冒险的精神,不断去尝试,然后随时修正。
一旦企业有了规模,就需要运作。所谓的运作,我觉得就是人治。也就是大家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皇帝说的就是法律。
今天很多中国的企业还在人治这个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板非常辛苦。因为很多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说他们,刻意不去建立这个体系,很多事情都需要老板亲自拍板。体系制度没建立起来,老板不在公司的时候,公司就停摆了。
组织,就是建立体系。财务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等等。这时候谈的是责任分工,靠机制做决策,靠职权去执行。
所以,你的企业在什么阶段,你要自己去判断。如果你是在初创期阶段,你就开始走组织这一阶段,那会夭折,夭折得很快。如果你的企业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你还在人治这个阶段,那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就容易顾此失彼。
04
心离钱越远,口袋离钱越近
德国思想家康德曾经指出,在经历种种冲突、牺牲、辛勤斗争和曲折复杂的漫长路程之后,历史将指向一个充分发挥人的全部才智的美好社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和21世纪文明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通过主体本质力量的发挥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支配。
这就要求充分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无论对于企业中的人,还是对全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星巴克是个很好的例子,它的创始人因为热爱这种生活方式,热爱咖啡,他们创办了这家企业。但是这家企业上市以后经理人为主导,经理人为了销售业绩,成本降低,咖啡越来越不好,所以就星巴克业绩开始下滑,股票也掉,
没办法只能把创办人找回来,他回来以后他就做了一件事情,把全球的一些骨干聚集起来。一起讨论什么叫爱?大家感知彼此付出真心的时候,爱带来的一个真切的一种温暖。一周之后这些人都知道了我们做的一个事业是爱,不是说去赚钱。
因为他们的咖啡很多来自于非洲,所以他们又把非洲这个村落里边的村民的幸福和他们的咖啡又连起来。
从这个角度,星巴克的经理员工逐步体会到他们对客户的一个真心发自内心,所以他们就会认真的做好每一杯咖啡,然后让咖啡的味道更加的香醇,同时也让客户能感觉到他们的爱。这样大家又慢慢客户又回到星巴克,业绩慢慢又提升了。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从星巴克能得到的启示,企业价值观要离“物质”远一点,离“精神”离“人”近一点。